网站首页 > 正文

土木水利专业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应急管理)方向介绍丨2025研招-12

一、培养学院          

吉林应急管理学院成立于2019年,是东北三省首家应急管理学院,由学校和吉林省应急管理厅联合共建,是吉林省应急管理厅的技术支撑单位。现设有应急技术与管理、安全工程2个本科专业,具有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应急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600余人。学院获批了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群—“应急管理与智能安全工程”学科群、吉林省安全发展与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吉林省应急技术与管理科技创新平台等。现有教职工26人,其中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6人,吉林省第七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层次1人,吉林省高层次E类、D类人才17人。

二、研究方向简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应急管理)方向主要研究内容为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气象灾害、洪涝(干旱)灾害等风险评估与防控;矿山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修复等。相关学科有优势特色A类学科-土木工程,新兴交叉学科-工程与环境安全。

导师队伍由俄罗斯籍院士、国际知名自然灾害防治专家领衔,一批具有省级人才称号、省学术学科带头人为中坚力量的教师团队组成,依托国家及省级科研平台进行建设,聚焦国家应急领域发展战略需求和东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承接国家级和省级重大项目与重大工程。近5年,学院承担科研课题100余项,总到账金额2000余万元。共发表SCI等学术论文38篇;授权软件著作权3项;出版专著1部;申请专利5项;科研成果转化8项。

研究生就业服务面向应急、建筑、水利、地质等相关行业的机关、大型企业、科研机构、高等教育机构等,就业率100%,为行业和区域自然灾害、矿山、水土保护等领域提供服务。

三、研究生学术成果

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38篇,其中SCI中科院一区top检索论文3篇,SCI中科院二区检索论文21篇。

    

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软件著作权一项。

获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人,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3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金奖、银奖、铜奖4人,第八届、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产业赛道)国家级铜奖1人,吉林省研究生科技论文演讲比赛三等奖1人,“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1人。

    

四、就业深造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应急管理)方向共培养硕士研究生69人,其中已授予硕士学位研究生18人,在读硕士研究生51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4人,其中吉林大学1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就业率达100%。研究生就业重点企业:四川省九一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等。

五、考试科目

1、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01材料力学

2、复试科目

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导论、应急管理概论理论及实践

3、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概论

六、招生联系方式

地址:长春市朝阳区同志街3066号

联系人:郎秋玲

联系电话:15104417089

电子邮箱:115588091@qq.com

七、导师风采

张以晨,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工程治理;吉林省突贡专家,省拔尖创新二层次人才,第十六届中国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和省地质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自然资源部杰出青年计划人选,吉林省C类人才;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吉林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吉林省地质学会山水林田湖草专业委员会主任。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SCI论文23篇,TOP期刊4篇。近5年主持科研项目80余项,科研总经费1000余万元。承担《灾害评估与治理》等3门本科课程,在读研究生10人。

潘殿琦,二级教授,博士。省突贡专家(省政府津贴专家),省教学名师,全国宝钢优秀教师,省重点学科(群)学术带头人,省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兼任吉林大学研究生导师和硕博论文盲评专家,中国冶金青年地质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冶金学科建设学会常务理事,吉辽冀豫粤科技厅专家,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专家。主持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件,省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特殊土地基处理,冻土工程技术,绿色基坑工程技术,油页原为岩开采技术。

张继权,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2024全球前2%科学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高校首批“学科领军教授”、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首席负责人。长期从事农业、干旱、城市内涝、地质灾害、草原火灾等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其它科研项目百余项。出版专著7部。

于成龙,三级教授,吉林省政府突出贡献专家,主要从事防灾减灾、生态修复科研与教学工作,完成及主持完成各类科研、技术成果80余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13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制定行业标准3项;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或独著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5篇;获得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

郎秋玲,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吉林省E类人才,国家级注册岩土工程师,吉林省应急厅专家、吉林省自然资源厅专家。主持省厅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科研课题20余项。主持重点教研课题1项,发表EI、中文核心以上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教材2部;主持省级大创项目2项。获得省级教学科研奖2项。获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王贝贝,主要从事危险化学品安全及事故应急方向的研究,主持吉林省科技厅项目1项、吉林省教育厅项目1项,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多个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4篇,其中8篇为SCI论文,共发表论文30余篇;第一发明人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第一著作人授权软件著作权4项。

刘新,女,博士,副教授,国家二级安全评价师,吉林省应急厅安全风险防范专家,吉林省E类人才。近年来,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科技部、省科技厅、教育厅、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纵向、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主持科技厅项目1项,经费30万元;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参与4部地方标准编制;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安全疏散。电子邮箱:sh_lx@ccit.edu.cn。

谷中元,长期致力于采矿环境重建、协同采矿、岩石力学等前沿研究领域,在工程实践方面,擅长采矿运输系统、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以及创新采矿方法的规划。主要研究方向聚焦于岩体结构面智能识别,精准攻克压覆资源安全高效回采论证难题,同时深入探索智能算法在采矿工程中的创新应用。在相关领域发表SCI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

朱丹,研究方向为气象灾害应急与减灾,主要包括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及对电力、国土等相关行业影响。主持吉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和吉林省教育厅项目2项,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吉林省气象局科技开发奖4项,重要国内国际会议报告交流多次。学生就业方向主要在气象局、水利和电力行业。

陈亚南,女,博士,副教授,专注于环境污染评估与控制技术的研究。研究领域包括对土壤、水体及底泥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估,开发环境风险预警系统以提高对潜在环境威胁的响应效率,并且利用高光谱遥感反演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上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2项省级科研项目,参与科研项目20余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0余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

张端梅,博士,双师双能型教师,硕士生导师,吉林省高层次E类人才。现为吉林应急管理学院应急技术与管理系系主任。曾获“优秀指导教师”“个人先进工作者”“长春工程学院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领域为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主持参与了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指导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

八、报考条件和报名程序          
         

详见:

长春工程学院2025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长春工程学院土木水利(0859)专业介绍丨2025研招-1              

欢迎报考长春工程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写留言
留言            

    暂无留言


    上一条:土木水利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方向介绍丨2025研招-13
    下一条:土木水利专业岩土工程方向介绍丨2025研招-11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