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程学院土木水利(0859)专业介绍丨2025研招-1
长春工程学院前身为1951-1953年原中央部委所创的长春土木建筑高级职业学校、长春测量地质技术学校和长春水力发电工程学校,办学历史可溯源至1906年创办的素有“东北实业教育摇篮”美誉的奉天实业学堂土木科,是吉林最早面向水利电力、冶金建筑、冶金地质行业培养人才的专门学校。2000年三校合并组建成立长春工程学院。
学校现为吉林省和国家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A 类高校。七十多年来,学校积淀了深厚行业背景和工程教育底蕴,培养了 16 万余名高素质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被誉为吉林“水利黄埔”和“冶建摇篮”。
学校始终坚守工程报国初心,坚持“行业性、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秉承“五育并举、以德为先”办学理念,突出“工程教育”特色,着力为国家水利电力、土木建筑、冶金地质行业等基础工业行业和吉林高质量发展培养区域建设能用、理论基础够用、工程一线好用、行业发展适用的“四用”特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努力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

一、土木水利授权点
土木水利(0859)授权点依托智能配电网测控与安全运行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土木工程抗震减灾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城市污水处理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水工程安全与灾害防治工程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在寒区水工结构、水环境治理、农田灌溉技术、装配式建筑技术、寒区道路安全保障、城市污水处理、生物质能供热技术、建筑节能等研究方向特色鲜明。
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吉林省专利金奖1项,近5年承担国家、省级、企业委托科研项目200余项。
授权点自2011年获批以来,已累计招生1475人。近5年,研究生平均就业率为95%,60%以上毕业生进入能源、水利、电力、建筑相关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如国家电网、三峡集团、华能集团、中建集团、中交集团、能建集团等,部分同学进入相关专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如地方水利局、能源局、高校等,部分同学进入同济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二、研究方向
01 结构工程
结构工程方向聚焦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发展需求,围绕建筑工业化技术领域,依托吉林省建筑一体化集成技术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寒区住宅建设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3个省级科研平台,在装配式建筑、固废材料应用、新型建筑材料、城市更新与改造等方向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吉林省标准创新贡献二等奖1项、长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其中,自主研发的“新型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成套技术”突破了制约我省预制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的技术瓶颈,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年来,结构工程方向研究生多人考入同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学校攻读博士学位,部分学生考入河南、山东等省市公务员,研究生主要就业于央国企、大型设计院以及科研院所,就业率达100%。
招生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联系人:李老师,18946698702
电子信箱:429838648@qq.com
02 道路工程
道路工程方向聚焦国家交通强国和区域发展战略,瞄准寒区道路桥涵建设领域重大需求,依托吉林省绿色公路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复杂道路工程等技术领域,开展寒区交通安全保障技术、复合改性沥青路面材料、特殊土路基改良、寒区工程冻害机理及防治、隧道围岩稳定与施工安全预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主持各类科研项目40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15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自然科学奖1项。自主研发的“低等级公路交通安全保障技术”和“冰雪路面城市道路运行效率提升与安全保障技术”在吉林省、黑龙江省等地推广应用,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道路工程方向研究生多人考入吉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学校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就业主要以中交、中铁、中建等央国企、设计院以及科研院所为主,就业率达100%。
招生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联系人:王老师,13596487413
电子信箱:16695496@qq.com
03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方向依托吉林省土木工程抗震减灾重点实验室和吉林省防灾减灾工程研究中心2个科研平台,聚焦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减隔震结构分析与设计、工程结构健康监测、建筑结构加固以及岩土工程灾害控制方法等领域的研究。通过土木工程与多学科交叉和技术集成,推动防灾减灾工程领域的理论创新与技术应用,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提供科学保障。近年来,导师的研究成果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长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方向研究生就业主要以中建、中铁等央国企、设计院以及科研院所为主,就业率达100%。
招生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联系人:李老师,18946698702
电子信箱:429838648@qq.com
04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应急管理)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应急管理)方向依托吉林应急管理学院,该学院是东北三省首家应急管理学院,由学校和吉林省应急管理厅联合共建,是吉林省应急管理厅的技术支撑单位。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应急管理)方向主要研究内容为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气象灾害、洪涝(干旱)灾害等风险评估与防控;矿山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修复等。相关学科有优势特色A类学科-土木工程,新兴交叉学科-工程与环境安全。导师队伍由俄罗斯籍院士、国际知名自然灾害防治专家领衔,一批具有省级人才称号、省学术学科带头人为中坚力量的教师团队组成,依托国家及省级科研平台进行建设,聚焦国家应急领域发展战略需求和东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承接国家级和省级重大项目与重大工程。近5年,学院承担科研课题100余项。研究生就业服务面向应急、建筑、水利、地质等相关行业的机关、大型企业、科研机构、高等教育机构等,就业率100%,为行业和区域自然灾害、矿山、水土保护等领域提供服务。
招生学院:吉林应急管理学院
联系人:郎老师,15104417089
电子信箱:115588091@qq.com
05 土木工程施工
土木工程施工方向聚焦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发展需求,围绕建筑工业化技术领域,依托吉林省建筑一体化集成技术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寒区住宅建设技术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科研平台,在土木工程施工、智能建造、智慧工地管理、寒地工程施工技术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在寒地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长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其中,自主研究的“近湖岸工程冻害机理分析及防治技术”解决了严寒地区湖岸构筑物的冻胀问题,为多家企业创造经济价值近千万元。近年来,土木工程施工方向研究生就业主要以中建、中铁等央国企施工单位为主,就业率达100%。
招生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联系人:李老师,18946698702
电子信箱:429838648@qq.com
06 水工结构工程
水工结构工程方向聚焦国家“水安全”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围绕寒区水利工程建设,依托“吉林省水工程安全与灾害防治工程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开展寒区水工程病变机理与模拟、寒区水工程健康智能监测、水工程生命周期成本优化等技术研究。该研究方向特色鲜明,区域领先。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水工结构现代设计分析理论与试验技术、水工程安全监控与风险预警、水工程抗震与减灾、水工结构施工仿真技术、水工结构及其水动力特性、水工新材料,以及水工程长效运行与功能提升等方面的研究,确保工程与环境的和谐,为水利和水电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培养高素质的水工结构专业人才。
招生学院:水利工程学院
联系人:丛老师,18686627822
电子信箱:congpeijiang@126.com
07 水利水电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方向聚焦国家“水安全”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围绕寒区水利工程建设,依托“吉林省水工程安全与灾害防治工程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开展水电站的规划与设计、水电站和泵站水力学及结构、抽水蓄能及新能源技术等技术研究。该研究方向特色鲜明,区域领先。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水电站的规划与设计、水库的调度与运行、水电站和泵站水力学及结构、抽水蓄能及新能源技术、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调控与管理、水能资源评估与开发,以及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方面的研究,为水能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障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提供技术支持,培养高素质的水利水电专业人才。
招生学院:水利工程学院
联系人:丛老师,18686627822
电子信箱:congpeijiang@126.com
08 水土资源与环境
水土资源与环境方向聚焦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围绕松辽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依托“区域水资源科学与水工程安全国际合作基地”等省级科研平台,开展寒区水资源调度与优化配置、寒区灌区系统优化、盐碱土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研究。该研究方向特色鲜明,区域领先。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水体污染控制、水质改善和生态系统维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土壤退化防治和土壤污染治理、水利工程影响下的生态环境评估和监测,以及适应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水资源管理策略等方面的研究,确保水资源的高效与安全供给,实现水土资源长期保护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招生学院:水利工程学院
联系人:丛老师,18686627822
电子信箱:congpeijiang@126.com
09 水力发电系统监控与能源综合利用
水力发电系统监控与能源综合利用方向依托于长春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科,聚焦国家能源战略、区域新格局和电力行业重大需求,主要研究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性及控制、新能源发电高效利用与节能降耗、配电网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电网系统故障诊断与自愈技术、综合能源调度与优化、风力发电与智能微电网技术等。电气工程学科始建于1953年,是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优势特色学科,经过70余年办学实践,已成为吉林电气工程领域科技研发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镇,已为电气行业培养2万余名工程技术人才,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等一批杰出校友,90%以上的毕业生就业于电力企业和能源行业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依托智能配电网测控与安全运行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新能源发电及网络控制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潜心培养具有国际胜任力的社会栋梁和专业精英,引领电气工程前沿基础理论和技术,为我国能源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坚实技术保障。
招生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联系人:梁老师,13944166477
电子信箱:327256111@qq.com
10 水力机械及其自动化
水力机械及其自动化方向聚焦水力发电厂动力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状态监测、运行控制及其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致力于推动水力机械领域的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发展。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研究生培养历经12载积淀,已形成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育人经验,为国家水力水电事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本方向依托水力发电实验室、水轮机调节实验室、电厂仿真实验中心、吉林省纳米能源与智能工程协同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着力攻克水力机械在高效运行、智能控制、智能运维等领域的核心技术难题。科研方向涵盖水力机械优化设计、智能监测与故障诊断、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发、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等,尤其在抽水蓄能发电技术、水轮机及发电机智能化与自动化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就业于水力发电企业、设计院、科研机构及制造厂等单位,从事技术研发、设备管理、系统集成等工作,主要去向包括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能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就业前景广阔,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招生学院: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联系人:郝老师,13756813031
电子信箱:haozhenlei@ccit.edu.cn
11 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方向于2012年开始招生。该方向拥有吉林省建筑能源供应及室内环境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热管理技术联合创新实验室、吉林省纳米能源与智能工程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省级科研平台。主要的科研方向有可再生能源利用、清洁能源应用、热管理技术研究等,在基于太阳能光伏光热与土壤源跨季节蓄热耦合的综合供能(供热/供冷/供电)技术、生物质能清洁利用技术、脉动热管换热器热安全性及热经济性技术、基于低温空气源热泵的热能转换技术等方面形成优势特色。近3年,该方向共计承担科研项目29项,其中省部级项目13项,授权专利17项,发表论文45篇。先后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奖4项。研究生毕业后,拥有多元化的发展路径,除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外,其余学生主要就业于热力发电、设计院、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研发、设备管理、系统集成等工作。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潜力。
招生学院: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联系人:赵老师,13944084309
徐老师,17767739055
电子信箱:hithot2@163.com
1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方向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方向紧密结合现代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研究建筑电气系统设计、智能建筑技术、绿色节能技术、建筑自动化系统、智能电网与能源管理等领域。该方向拥有吉林省建筑能源供应及室内环境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纳米能源与智能工程协同创新中心等2个省级科研平台。近3年,该方向共计承担科研项目20项,其中省部级项目12项,授权专利16项,发表论文40余篇。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就业于工程设计公司、设计院、科研机构及电气设备制造厂等单位,从事技术研发、设备管理、系统集成等工作,主要去向包括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国家电网、中国土木埃塞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就业前景广阔,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招生学院: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联系人:李老师,18946626823
电子信箱:734453531@qq.com
13 市政工程
市政工程方向研究生培养依托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学院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省级高水平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2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个。学院现有教职工4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17人,研究方向涵盖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以及污水处理智能化等多个领域,其中城市污水处理领域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58项,横向课题25项,科研到款2700余万元;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45篇,影响因子最高达11.889;授权发明专利33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省级自然科学奖1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36项,编制吉林省地方强制标准1部,获省领导批示的政府决策咨询报告1份。学院现有仪器设备总值超过2000万元,校内研究用房近2000平方米,校外设有全国最大、日处理1000立方米/天的城市污水处理研究中试基地,满足全院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需求。市政工程方向自招生以来,研究生就业率达100%。
招生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联系人:艾老师,13504317239
电子信箱:44849593@qq.com
14 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方向深厚的学科积淀和省部级工程实验中心,形成了以“复杂地层工程钻探”“新能源开采与利用”“地下工程岩土体稳定与风险控制”“地质灾害评估与环境治理”为核心的科研体系,具有深厚的学科底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复杂地层工程钻探方向,致力于解决深部资源勘探与开发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新能源开采与利用方向,聚焦地热能、油页岩、页岩气等清洁能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地下工程岩土体稳定与风险控制方向,研究复杂环境下岩土体稳定性分析与风险预警技术;地质灾害评估与环境治理方向,研究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与防治、矿山地质环境的修复与保护等。岩土工程方向拥有省部级工程实验中心,配备先进的科研设备,承担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研究生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毕业生广泛就业于高校、科研院所、设计院及大型企业,部分进入国内知名高校继续深造。
招生学院:勘查与测绘工程学院
联系人:翟老师,18686654098
高老师,19969514186
电子信箱:zlh@ccit.edu.cn
15 工程测绘
工程测绘方向201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该方向依托70年工程教育积淀,前身为1952年创办的测绘工程专业,现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引领,建有吉林省测绘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方智能测绘实践教学基地等省级平台,实验设备总值超2000万元。科研聚焦四大方向:1.智能测绘技术:开展三维激光扫描、InSAR、无人机遥感等空间信息处理;2.国土资源监测:支撑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3.灾害监测预警:研发地质灾害高精度监测系统;4.水利环境监测:构建流域水环境动态体系,研发松花江生态治理关键技术。近年来,团队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以上论文百余篇。毕业生就业率100%,主要进入省国土资源厅、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国土测绘、工程管理、技术研发等工作。
招生学院:勘查与测绘工程学院
联系人:崔老师,13944125771
电子信箱:43386289@qq.com
16 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办学始于1985年,2012年开启硕士培养,累计培养162名高层次人才。本研究方向形成“学科交叉-平台赋能-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特色优势,依托吉林省建设发展研究院、吉林省数智管理研究中心等4个省级科研平台,近几年主持完成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包括国家级项目2项,被政府部门采纳调研报告、咨询报告400余份。科研聚焦三大研究方向:一是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创新EPC模式下的风险管控体系,完成长春市水文化园、人民大街改造工程等项目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二是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管理,深度融合BIM、物联网与大数据,开发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三是绿色建筑管理,重点研究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估、建筑能耗智能优化技术。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达95%以上,主要入职中建、中水、中交等央企和政府部门,60%以上毕业生3年内晋升部门主管。
招生学院:工程管理学院
联系人:王老师,13630581623
电子信箱:714772170@qq.com

三、报考条件和报名程序
详见长春工程学院2025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欢迎报考长春工程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上一条:土木水利专业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结构工程、土木工程施工方向介绍丨2025研招-2
下一条:长春工程学院2024年研究生绿华奖学金获得者风采展(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