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正文

研究生学院第161期“科技创新与未来社会”主题论坛活动于2024年3月5日,在湖西校区7教7716教室举行。参加本次论坛的同学为2023级研究生,主讲的5位同学分别为:叶润霆、黄鑫、张贵鲁、黄柏滔、琚振华。

叶润霆——浅析严寒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读空间热舒适性影响因素


叶润霆介绍了他的研究依托于长春工程学院图书馆以研究背景,实地对湖西区图书馆进行相关研究。整座图书馆建筑以中庭为核心向四周扩散,阅览空间布置在中庭周围,充分的利用自然光能,整体功能划分明显,流线简单,是较常用的一种体型模式,这种模式通常应用于体型较大的公共建筑中。然后对图书馆阅读环境测试,包括对室内温度,室内湿度,空气清新度以及受试者的家乡,年龄,性别等得出调查结果。

调查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其认为图书馆现在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在入门处需要增加一段到中庭的过度空间,避免冬季室外温度过低所带来的较高热损以及出现“烟囱效应”的情况,二是需要把原本的旋转大门替换为平开门,旋转门相较于平开门而言气密性不强,产生的热损耗要高于平常使用的平开门,不合理的设计会导致中庭较低楼层温度偏低,造成局部的不舒适感,严重的影响阅览者的阅览感受。

黄鑫——基于PSO算法的多目标防洪调度研究

黄鑫讲到用于水库防洪调度的PSO算法和马斯京根法联合应用是以水库泄洪量为优化目标,对水库及其上游来水区域,下游泄洪影响区域统筹协调泄洪量。

他基于PSO算法的多目标防洪调度的约束条件讲了以下四个方面。水位约束、下游洪量安全约束、水库下泄流量约束和泄流量变幅约束。根据调洪结果上流量与天数的数据图清楚观察到,对上游来洪进行削峰,就保证下游区域不发生淹没,对部分洪水进行储存,错峰排放就保证水库安全运行。

张贵鲁——国内外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比较

张贵鲁讲到我国在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内学者针对混凝土耐久性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涉及了混凝土碳化、氯离子侵蚀、钢筋锈蚀等方面,通过对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外加剂、施工工艺等进行优化,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腐蚀性能和耐久性。

在国际合作方面,一些国际学术组织如国际混凝土委员会(ICC)和国际钢筋混凝土协会(fib),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对于气候湿度较高的地区,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更容易受到影响。同时,一些国外研究还发现,使用特定的混凝土配方和施工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结论我们可以在研发高性能混凝土、纳米技术在混凝土中应用和新型防护材料的研发上多做研究。

黄柏滔——透水路面方面研究

黄柏滔先介绍了城市地表被混凝土等密实的路面结构所覆盖,阻断了城市地下与地上间的水分、气体的流动,同时密实的路面结构会反射路面交通引发的噪音,因此引发一系列城市问题。基于此,提出海绵城市这一概念,海绵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在下雨时吸水蓄水,在需要时将储存水释放加以利用。

透水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中,中国起步较晚。1993年,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所对透水混凝土进行了研究,并在两年后成功开发了透水混凝土。2000年杨静等学者者使透水混凝土路面的抗压强度达到 35.5MPa,透水系数达到2.9mm/s,其使用的材料为细骨料、矿物细掺合料和有机增强剂,证明了使用此种材料制备的透水混凝土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透水性。

琚振华——土木工程中的风险评估探究

琚振华的分享分四部分:为何要进行风险评估、工程风险评估的流程、风险评估方法概述、反复监控和评估

由于土木工程项目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项目参与者必须要预先考虑可能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确保顺利进行和成功完成。而风险评估旨在评估和管理项目中的各种潜在风险。

工程项目中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估方法是通过对风险进行主观评估和分析来判断风险严重程度的一种方法、定量风险评估方法是通过数理统计等手段对风险进行量化和分析的一种方法。在进行土木工程中的情况评估与风险分析时,还需考虑未来的变化因素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调整。

上一条:“科技创新,理论前沿”丨长春工程学院研究生学院科技论坛第162期
下一条:博士论坛第二期丨“掌握方法,走向成功”分享会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信息分享